通常檢查完基本面,選出業績財務有轉機的股票後,我通常一定會檢查一下籌碼的狀況
董監持股近期的變化,董監持股代表大股東對於公司經營的信心程度,或多或少也反應了對未來景氣的看法
試想,手上持有那麼多公司的股票,除了是經營者角色外,股價的高低,對於大股東的財產更是有直接的影響,
此時經營者的利益,跟外部小股東們相對的比較站在一起的,再看這個比例的時候,還要注意剃除掉質押比率
很高的公司,大股東將股票抵押給銀行換現金,基本上就跟投資人的利益脫鉤了.
如果當我發現一檔股票基本面有轉佳,董監又有回補股票,通常我就會找機會做多了
(3653)健策, 2013/Q2 董監持股從17.75%爬升到 29.55%
年/季 | 董事持股比例(%) |
2012/Q4 | 17.75 |
2013/Q1 | 17.75 |
2013/Q2 | 29.55 |
2013/Q3 | 29.55 |
2013/Q4 | 29.55 |
看到這個資訊的時候是2013/7-8月
2013/9月份3653出現第一次兩位數月營收年成長, 34.8%
2013/10月份再交出22.4%的成長率後股價開始發動了
從約60塊左右拉抬到2014年最高約130塊,漲幅相當驚人
投信持股比率
通常我喜歡投信持有一點點,但是最好不要超過10%,表示投信還沒有買很多,這樣後續才有買進的力道,
果投信已經持股超過20%,就要看股本大小,通常股本太小,外資就不大會介入,這樣後續要繼續讓投信加
碼超過20%以上的機會通常比較低,試想,A投信拉上來了,B投信如果在進來抬轎,不是就幫A拉抬績效了,
所以通常此時會變成你丟我撿,短線比較難有大行情.
(3257)虹冠電,第一次在投信持股達到20%後,開始回檔,等投信持股降到14%左右,才又發動另一波攻勢,
第二次短高很巧合又是約在持股比例接近20%的時候.
外資持股比率
外資通常比較會持有股本大的龍頭股,而且外資通常持股的週期較長,而且買賣慣性的週期也較長,
所以我通常會特別注意,外資在龍頭股大跌後(台股底部也是外資賣出來的),有大幅買超,買賣趨勢
轉向的股票.
(2454)聯發科, 基本上是看外資臉色的股票,連續賣超賣到底部後,買賣超"趨勢轉向",拉出了一波多頭.
(6166)凌華
(6166) 比較特殊,股本介於小型股跟大型股之間,也並非工業電腦的龍頭,但是在市場上存活得夠久,公司體質/品牌獲得
特定外資的肯定後,進場鎖住籌碼,當股本介於10-30億的公司,能獲的外資的"認證"後,過去幾年的本益比區間,可能可以
大膽一點的預測可以突破過去的高點.
(2395)研華
融資餘額
融資餘額,還是越低越好,融資餘額超過50%的股票,通常我都會捨棄,我是絕不使用融資交易的投資人
,但是可以想像,當使用融資增加槓桿的時候,如果股價上漲,對擴張信用的投資人而言,獲利幾乎是兩倍,
使的短線上只要股價一拉抬,賣壓都相當重.
基本面/籌碼/技術面的選股切入方法,各有優缺點,我在使用的順序,一定是以基本面最優先,選出基本面無虞的個股後,
再從技術面跟籌碼面為輔助下手,選出最有可能拉出波段的股票來買進,當其他訊號顯示出跟基本面出現牴觸的
時候,還是以基本面為最高原則,避免買進賣出時,準則不一,有時候根據A理由買進,又因為B理由賣出,造成進出
系統的混亂.